现如今,超大杯手机的挂镜体积,显然已成为了影像能力的点意短板 。
自从我们进入大底主摄+潜望长焦时代以后,超大杯手机背后的挂镜“奥利奥”大圆凸起已经成了新的标志性设计。
受限于机身厚度与重量,点意暗区突围雷达设置手机厂商在传感器尺寸、超大杯镜头焦段等方面的挂镜升级空间已经捉襟见肘 ,一英寸的点意主摄 、两亿像素长焦,超大杯似乎再精细的挂镜堆叠也没有办法塞进更多的东西,手机影像技术的点意军备竞赛已逼近物理极限 。
真的超大杯吗?

(图源:vivo)
手机厂商们似乎并不这么觉得,既然内部空间有限,挂镜为了塞进更多 、点意更大底的影像配置 ,他们开始向着外部的空间扩展。
正因如此,外挂镜头似乎成为了今年影像旗舰的共同语言。
在3月份的MWC上,小米展示了一款名为小米模块化光学系统的概念产品;同样在这次展会上 ,真我展出了一款可以更换镜头的概念机 ,可将单反相机镜头安装至概念机上 ,最近 ,vivo又为即将发布的X200 Ultra准备了一颗酷似“巨炮”的外挂镜头,将手机影像卷到了外设战场。
这些尝试都很有趣 ,唯一的问题是 ,他们要么卖得太贵 ,要么就是一个概念 ,咱们普通消费者是根本不用指望能摸到这些东西 。
幸好,外挂镜头本身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,早在智能手机发布、暗区突围透视科技数码相机衰落的那段时间 ,就有无数厂商进行过类似的跨界尝试,如果愿意把时间往前倒转的话,类似的产品我们还是可以接触到的 。
(图源:雷科技自制)
比如说,我最近花了两百块拿下的这款OPPO外挂镜头相机,就是个不错的例子 。
诞生14年的手机外挂镜头
如果想了解“外挂镜头”的起源 ,那我们需要追溯到2011年 。
2011年 ,一家名为Olloclip的配件公司为iPhone推出了首款手机外挂镜头